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8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86980
文章正文 查看
苏北普通高中在国际交流中促进“三认同”教育的途径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1464 更新时间:2020-6-22 10:51:05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使我国的教育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使子孙后代有能力参与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一方面既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强化 “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即“三认同”教育,培养出既有国际视野,又有爱国情怀的新一代公民。
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是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而文化认同对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也有台港澳问题,尤其是台湾所谓的天然独和香港的本土运动,他们公然叫嚣“台湾独立”和“香港独立”,祸患无穷。近年来,“藏独”“疆独”思想也有所抬头,各种分裂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这充分说明,“三认同”教育迫在眉睫而任重道远。
据教育部2011年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公费、自费等各类出国留学生总数达139万人,其中仍然留在海外的有近100万人,只有39万人归国,回国率仅为28%。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让青年学子出国深造,而学成归国的却不足三成,个中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也显示“三认同”教育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无论是借鉴外国“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即“三认同”教育的经验,还是国内台港澳问题、藏独疆独问题,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国际化思潮,凸显了高中阶段“三认同”教育的必要性。高中生的“三认同”教育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
我校是一所中外合资的民办普通高级中学,雅思教育、国际留学、中外交流是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近年来,随着国际化办学途径进一步拓展,迎进来、走出去的学生日益增多,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即“三认同”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我国高校对“三认同”的研究起步早,成果丰硕,一大批研究论文对于我们开展“三认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韩震的《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沈阳化工大学刘春艳、范琳琳的《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等等,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在高校展开,且侧重于理论层面。在高中阶段开展“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即“三认同”教育比较少,在国际交流背景下开展“三认同”教育又少之又少。
世界各国对国民“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教育非常重视。法国非常重视“三认同”教育,突出表现在对本国历史文化的珍惜和爱护上。法国政府把每年九月份最后一个周末定为全国 “文化历史遗产日”。在这个周末,全国的博物馆以及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和其他政府部门所在的古建筑全部对外开放,供人参观,让后人接受历史文化教育,传承民族精神、加强热爱祖国教育。为加强国家认同,法国政府要求每个学校都必须悬挂的红白蓝三色国旗;每个教室里都应有一本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 ;从小学到大学,给每个法国学生发一本“市民手册”,教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法国公民。
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全面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9大素养,其中第二个方面为“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包括“国家意识”“ 政治认同”“ 文化自信”三个方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颁布,反映了从国家层面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
苏北普通高中:是指地处苏北地区的普通高级中学。较发达地区而言,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区域位置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国际交流较少,学生视野有待拓展。
国际交流: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民族情怀、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三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 
民族认同: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共同的民族渊源,二是共同的民族文化,三是共同的国家。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
苏北普通高中在国际交流中促进“三认同”教育的途径研究:我校地处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落后,教育观念亟待更新。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办学背景,新西兰籍董事长及其他几位外籍投资人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国际交流,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增进国际了解,并积极探索在国际交流的背景下,开展“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即“三认同”教育的途径,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爱国情怀的现代中学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