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7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79431
文章正文 查看
浮华中的忧伤,浅谈华托绘画——张月玥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1141 更新时间:2021-4-27 17:52:21
[摘要] 华托是十八世纪前半叶最具代表性的杰出画家,是罗可可风格的典型代表,他开辟了所谓的“雅宴画”,华托一生画了许多描绘贵族享乐生活的作品,他本人虽处上流社会,但生活并不愉快。他的作品多半以鲜艳的色彩描绘人们欢聚一处,优雅享受闲暇时光的逸乐风情,可他本身却很孤独,最终因为肺结核而早早过世。华托的画充满了抒情的意念,其背后有洋溢着某种悲思。他的作品的本质不在清楚地“主张”什么,而是在不经意间地“暗示”什么。
[关键词] 浮华、忧伤、感受、绘画
十七世纪结束,迈入十八世纪之时,让·安东尼·华托(Jean-Antoine-Wattean,1684-1721年)为巴黎美术引进浪漫的新风格,他是18世纪前半叶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画家。华托的画中总是描绘一些在美丽的风景和庭院中相恋的情人、音乐的演奏或是舞会等等具有抒情的华丽场面,开辟了所谓“雅宴画”的新领域。[1]他的画如梦一般的生活情景,令人向往,驻足在画前,总是能够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但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作品背后的内涵以及画家所描绘的这样一种和谐美妙的场景有什么用意。当国王路易十四时代的庄严古典主义被更加轻快而富有装饰性的罗可可风格所取代之时,华托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作为罗可可画家的杰出代表,华托的画无疑也带有着很强的装饰性,罗可可所表现的这种无拘无束地尽情戏耍的乐趣,不需要理性的协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满意和愉悦,摆脱一切思索而获得感官快乐的乐趣,在华托的绘画中表现的最为完美。细细的品味,又会发现华托的画中又包含着一种与享乐主义背道而驰的成分,看上去,华托的画很浮华,似乎是很轻松的描绘出了穿着华丽的人们欢乐的野外宴会,或者是快乐的出游场景,或者是有趣的戏剧场景,而实际上,整个画面却笼罩在一种令人感到忧伤的气氛之中,这或许就是画家想要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当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轻松、愉悦之时,同样也能够感受出一种莫名的辛酸,但转眼间你又会被画面中华丽的情景所吸引,也许这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华托的画,本质不在清楚地“主张”什么,而是在不经意间地“暗示”什么。藏在华托作品背后的秘密似乎永难吐露,所以为了去倾听画家的心声,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作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一、社会环境的特殊
十八世纪的欧洲,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意味的罗可可艺术占据艺术形式的主流。它是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它以小巧轻快、优雅别致、富有生机而流行于世。这种艺术样式之所以出现在法国是因为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注重个人趣味和个人享乐,所以他们要求有一种符合他们审美趣味和享乐的艺术诞生,罗可可艺术便应运而生。
罗可可艺术与以往带有严肃性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它强调轻松活泼、华丽妩媚,多选择娱乐轻松的题材,采用风格化的典雅体现宫廷的奢华趣味,用欢快的情调来表现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特别是男女的爱情韵事。以无忧无虑的色调显示着一个没落王国的最后辉煌。这个时期以华托、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等为代表人物,他们的画大部分都是描绘的华丽的贵族生活,反映出了这个时代大行享乐之风。但是华托的创作与罗可可艺术其他画家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奢华情调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作品既带有罗可可艺术的轻松愉快,又隐含着现实主义的色彩,色彩淡艳稳静,线条柔和流畅,画风柔媚抒情,画面蕴涵着一种忧郁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欢乐的调子里时常隐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息,这充分说明华托虽然过着富裕的上流生活,但内心并未真正地热爱这种生活,同时也表现了上流阶层人士怅然失意的心情。如那张《发舟西苔岛》,恋人们已经在岛上海誓山盟过,爱神维纳斯也会给他们眷顾,但是爱情在离开了维纳斯的绿荫庇护之后将会怎样?这也是恋人们难以离别西苔岛的潜在原因。画家在表达一种看起来轻松愉快的主题时,却也隐隐约约地平添了一种忧伤的情调。这种永远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感伤是华托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典型内在情绪。所以,欣赏华托的画往往有两个阶段:先是看到画面的浮华、快乐、美丽;接着则是感受到画中潜在的黑暗或淡淡的忧伤。华托为了迎合这个时代画了许多跟贵族有关的作品,但他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
二、自身经历的艰难
华托1684年10月生于法国北部的瓦伦辛,即现在的比利时。华托是一个生活并不宽裕的泥瓦匠之子,他的作品始终表露出一种平民的情趣,自幼体弱多病的他,并不像别的同龄人一样天真无邪,而是非常的孤僻,在他的画中常常潜藏着一丝悲凉。华托到了巴黎,参加了歌剧院的装修。尽管他只干了几个月而已,但是却令其受益匪浅,华托后来作品中的舞台感大概就与此有关。如《生之魅惑》,画中的人物就是在舞台布景般的庭院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华托在处理即兴喜剧的方式颇具意图,常以庭院和公园为舞台,构建出了配合角色的田园风光。他在描绘即兴喜剧的服装以及角色上,除了表露出一番崭新的创意,更不经意地泄露出演戏和实际生活、梦幻和现实、谣言和真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由于华托的才华出众,成为了巴黎卢森堡宫的管理人——奥德安三世的助手,并潜心研究珍藏的17世纪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的组画《玛莉·美第奇生平》,鲁本斯的鲜艳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带给他极大的影响,为华托的画风形成奠定了基础。1709年华托为了争取颇具权威的罗马奖,好到罗马公费留学,而向美术学院提交作品,为此,他不得不以无法发挥自己才华的圣经为题材进行创作,结果却以失败告终,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给了稍有转机的华托以沉重的打击,他有些心灰意冷,返回了故乡瓦伦辛。当时为了筹集回家的旅费,华托卖出了他根据故乡守备队驻屯基地的记忆而画的“战争画”。1710年华托又再次的回到巴黎,又继续制作一系列的战争画外,也参与流行创意服饰的版画制作。这期间他投靠了买下他第一幅“战争画”的画商席洛瓦,席洛瓦很欣赏华托的才华,这给失落中的华托带来了一丝转机。
在席洛瓦的帮助下,华托能够潜心作画,有了跻身法国上层社会的机会,此时华托也名声渐起。在1712年,华托入选美术院的准会员,但是好景不长,长期的漂泊和劳累使华托不幸患上了肺病,生活的艰辛跟身体的不适在华托的心中埋下了阴影,这也为他画面中的忧伤埋下了伏笔。对华托来说,人生和戏剧的意义几乎等同,他经常在画中修改演员的服装,将他们画得更优雅华丽,同时又借着诗情与哀愁突显角色的个性。优美而略带有伤感的《发舟西苔岛》是华托在观看完意大利戏剧《三姐妹》之后的灵感产物。《三姐妹》中描绘的是三姐妹及其情侣为了追求永恒的幸福爱情,乘舟进发爱情之岛——西苔岛的情景。《发舟西苔岛》是华托的画风彻底成熟的标志,也为确立他在世界画坛上的地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幅画和他过去的含蓄画风相比,有明显的戏剧风格。作品的重点在唤醒诗的气氛甚于让人想起特定的故事。在这幅画里,华托描绘了一群穿着华丽的贵族情侣依依惜别地离开神话中的爱情之岛的情景。画面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处天空广阔,烟波浩淼,如同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近处阳光普照,绿树成荫,芳香飘溢,成双成对的贵族男女在山林间谈情说爱,尽情享受。他们即将登上海边饰满鲜花的彩船,离开美丽的西苔岛,回到现实生活。画面上还隐约可见爱神和天使的形象,这一切都给人以无穷的幻想和恬静的诗意。尽管作品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表现的是贵族男女的幸福欢乐时光,画面中充满柔情蜜意,但人们的神情姿态都透露着对离开爱之岛的不舍,所以整个画面中也蕴藏着淡淡的忧伤和哀婉的气息,这种浮华中掺杂忧伤的表现方式正式画家的独到之处。
三、内在气质的忧郁 
华托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也给他的创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他的个性变得孤僻,心情变得压抑,这在他的画中都是有所表现的。如《表姊妹》是华托作品中最少见的、最易理解的画。画面右边的两个恋人在不停地在嬉戏和没有求爱对象的而凝视公园方向的孤独女性的背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视线前方的高高的石像也似乎和她一样的寂寞。她背对着观赏者,藏起了她的脸,这似乎寄托了华托的一种疏离感,似乎是病魔的侵袭让华托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何等的重要,让他在不断的思索生活的真谛。如他后期创作的一幅规模之大的画作《小丑》,画家通过小丑委婉的表达出一种令人痛苦的情感。画面中的人物两眼出神,双臂垂着,一动不动,笔挺地站着,脸上是那种似醒非醒、天真而又庄重的表情。后面是绿叶茂森的、意大利风格的背景,天空中什么也没有。在他的右下角极低的位置三个哈哈大笑的人物,增加了小丑的孤立性,右边则是有如雕像般的观众,他脸上的那一抹浅笑更加增添了小丑的悲凉感,同时赋予了戏剧性。
1721年左右华托为年轻的画商杰尔桑所画了一幅名为《杰尔桑店铺招牌》的画,这是他作品中最大的一幅,也是最后一幅。画中日常的主题和含蓄的色调完全不似华托过去的作品,从画面中可以很直接的了解到画家蕴藏的含义。画家用讽刺的画笔画出了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的一览无遗,这幅画是想象画店里满是绘画作品的情景而画的,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画店场景。宽敞的画店内有宗教和神话作品,左侧忙碌的工人们正将路易十四的画像装箱封存,这就暗示着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右侧中间两位头戴假发跪着欣赏裸女画的贵族,反映出了当时低级无聊的时代风气;右侧衣着华丽的女主人正与附庸风雅的贵族绅士们商讨着画价;墙上挂满了一些名家的作品。此画揭示了当时的贵族们寻求享乐的本质,将华丽外衣下隐藏着的空虚灵魂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正是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结语  
华托的作品最独特的地方便是在这看似华丽的画面背景之下,所洋溢出来的一种与整个画面所不协调的气氛。在当时享乐风盛行的年代,华托并没有向上层权贵那样沉浸在欢乐、奢靡之中,他仍然谦虚自持,对自己的成绩总是不满意,总是想不断的突破自己。由于他自身的健康状况,让他在作品中寄予了一种对生的希望和对死的无奈的情感,这同样也表示一个时代不会永远下去,就像他的作品《杰尔桑店铺招牌》中描绘的一样,新的时代总会代替旧的时代。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永远的辉煌下去,它总会有黯然失色的一天,同样这种崇尚自由和乐趣的享乐主义也必定会被取而代之。这就犹如人生一样,变幻莫测,今天这样,明天或许就会是那样的情景。人在死亡的面前,总是显得不知所措,脆弱的生命都不堪一击更何况是虚幻的爱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如舞台上的戏剧一般,不管你的过程是顺利的还是坎坷的,最终都会有落幕的一天,这种享乐主义也必定会如昙花一现般凋谢。人不能总是停留驻足在享乐之中,要向前看,就像在欣赏华托的作品的时候不应只看到画面的欢快、愉悦,而是应该去细细的品味这种愉悦之中画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忧郁的思想感情。家庭的拮据、学艺的艰辛、疾病的困扰这些都为华托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忧愁跟哀思,或许可以这样说这些因素造就了华托的成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生活华托只能选择画一些反映贵族奢靡生活场景的画,这样的情况也给他带来了一份忧伤,但是华托却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心声。华托短暂的艺术生涯让人为之惋惜,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社会崇尚的是自由,追求的是个人享乐,法国美术史家龚古尔兄弟写道:“当路易十五的时代代替了路易十四的时代,艺术的思想从雄伟转向了愉悦,讲求雅致和细腻入微的感官享受遍及各处。” [2]这一描述恰当的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放弃了以往的艺术理想,开始尽情的放松自己,但是华托所描绘的这种欢乐调子的背后总是隐含着忧郁的情感,这说明当时的上流社会生活并不是华托的所爱,他只是在用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深长地讥讽着那个时代的荒诞,用那种浮华中的孤独与忧伤阐释了一种忧患的心态。此时的我们再去看华托的画也许心情就不会那么的轻松了,而是能够体会到画家的用意。他的画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一些美好事物所吸引而停滞不前,自娱自乐,而是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一切。可以说华托的画风独特,能够让人在他的画面中享受到美又能从其美中体会到深沉的含义。
[注释]
[1] 刘从星:《西洋美术家画廊——华托》,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页。
[2] 杨力、易英:《西方美术鉴赏语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14页。
[参考文献]
[1] 刘从星:《西洋美术家画廊——华托》,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 温尼.海德.米奈 著、孙小金 译:《巴洛克与洛可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 刘伟东:《外国美术欣赏》,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4] 潘耀昌:《外国美术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 亨德里克.房龙 著、丁伟 译:《西方美术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6] 杨力、易英:《西方美术鉴赏语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7] 周绍斌:《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8] 高天明、马丹:《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9] 李娜、黄续:《名画密码:200幅世界名画欣赏揭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