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8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90008
文章正文 查看
新马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课程实施工作年度总结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3591 更新时间:2011-9-15 20:02:02

新马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课程

实施工作年度总结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最重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新建的新马高级中学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校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经过两年的实验工作,无论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还是课堂教学改革、选修课开发、学生评价改革,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初步的成效,现将20092010学年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有序

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广大教师的积极行动、社区家长的密切关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基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在上学年结束前就提前谋划、拟定方案。

第一、根据省市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课程实施计划》,为我校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第二、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建立课程改革网络。成立以陈思宁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构建学校课改多级网络,即课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教研室——提出课改具体的实施方案,为课改搞好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及校本课程开发;教务处——根据课改要求,落实课程计划安排,搞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管理;政教处和团委——配合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予以跟踪管理,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予以指导,做好新课程条件下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把握学生对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反馈;总务处——负责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建设。

第三、做好学习与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陈思宁校长带头在教职工大会举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讲座,教研室作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校本教研》等专题报告。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信息及进展情况,想方设法调动家长力量,开发家长资源,引导家长成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努力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与此同时,我们做好高一年级新生的培训工作,对学生进行新课程的培训,解读《新马高级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与《新马高级中学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南》,使高一新生了解认识高中新课程,在思想和行动上逐步进入新课程;同时加强对他们进行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习方法的转轨,走好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第一步。

2、重视教师的学习与提高,搞好校本培训

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就难以顺利进行。教师的专业成长,课程学术、教学艺术、现代技术等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因此,在完成省、市的通识培训和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坚持进行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和校外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本校课改的实施。具体措施:

岗前培训。在上级培训的基础上,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新学年开学前的两周时间举办新课改培训班,把培训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从理念到教材,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全面岗前培训,坚决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自我研修。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个人自学形式研读新课改《纲要》、新课标、新教材教法、新课改的基本问题、热点问题、操作问题,组织教师参与学校一系列文件的制定。通过学习使教师真正从内涵上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树立人本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服务意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理论和专家引领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取得先进科学理论的引领。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要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在区级以上刊物上每学年至少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此外,学校每年还安排必要的课改经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一方面请有关专家来我校讲学,另一方面创设各种条件,提供一切方便让老师外出参加各级教研培训,聆听专家、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讲座和专题指导,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专题化培训。针对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成专题进行培训,如新课改理念、新课改教学理念、新课改教材特点、新课改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课程资源的整合、新课改的热点、焦点、困惑与问题、“三维教学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等问题,展开专题培训和研讨,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

3、建立学生选课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方案

学校在每学段开始前,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生选课计划,合理有序地安排好课程,提供以模块为单位的可选择的课程: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内容,尽可能减少并学科目,有利于学生相对集中地提高学习效率;从第三学段开始我们从逐步开设部分选修内容,高二、高三年级在总结前一学年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探索与完善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实施选课与走班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花样,它弥补了必修课程的不足,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追求。部分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对选课、走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深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为我们今后实施大规模的选课、完善学生的选课制度提供有益的经验。

4、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课程自主权,实现学校特色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教学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教师这一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初步建立起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竞争机制和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修订案)》《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条例》。

目前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贴近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如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如《淮安历史人物评述》《淮河治理》;三是适应学生个性、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零起点音乐》《常见传染病预防》《高中化学课外读物》《化学与环境》等,归结起来就是要拓展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及提升学生能力。校本课程授课时间主要安排在高二年级,部分安排在高三学年,每周一课时,18学时,1学分。

经过二学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改带来的选课变化,对课改充满着更高的期待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氛围,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在课程上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能力。

5、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江苏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坚持走教研强师兴校之路。一年来,我们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对校本教研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更新观念,打破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让他们有信心步入这个门槛。学校提出“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教育专家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学校从教学反思入手,树立“问题即课题”的观念,引导教师逐渐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反思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提炼形成校本教研的课题。一年来,结合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学校积极组织申报“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现有3个省级子课题,8个市级课题和8个县级课题,每个教研组都有教改实验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团体的作用。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是校本教研有效运作的内在机制,为此我们提出“新老结对、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教研模式。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成长,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学校在教研管理中提出广泛开展新老结对活动,要求青年教师要主动拜师,骨干教师、老教师要自觉承担起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青年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领会课程标准,多听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努力实现“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优秀,七年骨干”的成长目标;老教师要主动听青年教师的课,了解青年教师的不足,给予针对性指导,同时也吸纳年青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各展其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并完善《新马高级中学新课程实验方案》、《新马高级中学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新马高级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新马高级中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学分认定管理与评价制度》、《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等有关制度性文件,积极付诸实施,以制度管人管事,有效地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深入持续开展。

7、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提高使用效率。为保证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积极努力,多方面筹措资金兴建科技实验楼,配齐了体育、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充实了理、化、生、体、音、美、劳技课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满足学生高中新课程教学应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全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购买有关新课改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扩大图书馆藏书量。学校还打算投入更多资金逐步配齐班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增建多媒体网络教室,配置实物投影仪等,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注意协调校外资源为新课改服务,进一步提高社区共建单位、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服务基地等社区乡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效率。

二、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的成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取得喜人的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是真正生发教学改革的地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新课程和新教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尝试新的评价方法。从观念的更新来看,“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等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从课堂教学模式上看,教师大胆尝试创新,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教师对学生鼓励的话多了,苛求的少了。这表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表明教师的教学艺术、专业知识正在向新课程的要求看齐,许多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并成长起来。一年来,学校共有60多人次在县级以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共有4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交流或获奖。学校通过举办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开展面向全县、全校教师之间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的教师达百人次以上,已取得初步成效。一年来,学校共举办12场县级以上高中课改观摩研讨活动,共有20多位老师在研讨会上上观摩课,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的好评。有力地推进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真正起到了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的作用。

2、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虽然在校学习仍然以听老师讲课为主,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冲击着原有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落实,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搜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课余能主动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实验,课堂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作业形式更加灵活丰富。总之,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已普遍适应,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一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优良成绩,共有30多人次获县级以上奖励,其中有三人获得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有十二位同学在市舞蹈竞赛比赛荣获一等奖。为充分展示学校新课程改革艺术教育成果,学校还举办了“美术选修绘画成果展”,共展出学生素描、图画、卡通、速写、水彩作品70多幅;举办新马高级中学新课改感恩活动朗诵比赛等,充分反映了新马在实施新课程二年以来“走特色之路”,实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未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育人理念

3、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促进了教师反思与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的师生关系。课堂更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师生关系实现了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了宽容和帮助,为他们创造参与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真正做到平等交流,互相合作,教学相长。

4、评价方式更趋公正、合理。评价改革一向以来是制约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瓶颈,我校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不仅表现在评价的观念、认识和评价的价值取向上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认可,而且主动积极探索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构建,学校设计了《教师评价管理制度》、《教师考评细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实施方案》、《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学生和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

5、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学校管理着眼于教师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首先,学校通过制度化建设,不断调整管理的决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追求专业成长、崇尚学术研究的校园氛围;创设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交流切磋的校园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基地;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探索的平台。其次,学校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创设条件和树立典例的具体帮助上,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为教师提供国家最前沿的课程改革信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6、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性学习是我校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措施,5月初开题报告全面完成,6月底完成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三、困惑忧虑与对策

(一)面临的困惑

1、对课标的准确把握有困难。课标中对提及的内容在广度、深度、难度的要求比较笼统、不够明确,也不很具体,在教学实践中,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课标要求。课改后,现在老师上课和以前不同了,我们在英语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上经常做游戏,同学们积极性高了,课堂似乎成了“游戏”场,一堂课下来满是掌声、笑声,热热闹闹。但是冷静思考,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真的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吗?从外部看来老师上课很生动,学生很快乐,但你要问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几个单词,这就很难说了。因此,“追求课堂活跃却使课堂失控”、“课堂活跃了,知识点却没落实”、“把学习转嫁到家长身上”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急需我们及时去解决,才能促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理想境界。

2、评价的积极导向机制还未完全确立,学分制在发挥管理功效,即通过学分约束学生行为,促进校风学风形成的同时,但是其评价功能还是比较肤浅,只是简单记录学生在某个模块的修习情况,对发展学生个性影响不大,特别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大大削弱了学分制的激励导向和制约功能,另外学生家长对学分制也需要有一段认识过程。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评价方面也还存在诸多操作性差、效度、信度不高的问题。

3、个别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满堂灌、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现象仍然存在。学校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严重缺陷,学生应有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很大的挑战。

(二)今后工作思路

1、强化新课程培训。学校将创造一切条件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和落实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评价问题,针对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加强过程性评价,强化过程性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省会考和高考这一总结性评价,我们将组织科任教师密切关注,专题研究,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体现出来,力争取得好成绩。

3、完善与新课程实验工作相配套的行政、教学教研管理制度,我们将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加紧制订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教研的管理制度,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新课程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条件保障和专业指导,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0O年七月

 

 

上一篇:没有上一条了!

下一篇: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评审与审批制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