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7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75938
文章正文 查看
新课改环境下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中师生如何互动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2759 更新时间:2015-4-28 14:57:37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任房

 

内容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加强科学管理、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 。还从生动形象的比喻、创新问题情景、尊重学生人格等几个方面叙述了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师生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课堂才会充满生气。 ]GI]HT{  

关键词:师生互动、构建、策略 Z3vR|IE}^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价值取向。

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v>NH,:|~W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是国民素质竞争,是科技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面对新世纪,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责任更重大。课堂教学是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多数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江苏省“五严”背景下,己不适应现今学生的特点,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要求相差甚远,违背了江苏省“五严”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所以必须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主体性、差异性。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的活动过程,因此需要教师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却能弥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vB>b\7f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其也是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师师互动;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

三、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


_
­x$X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将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促进者,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悟和问题所在放到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自己发言要有所节制,应由学术权威走向知识平等,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通过对加以协调和控制来实现,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教学结果的体现者,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体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地位,旨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要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起来,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师生互动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M l&a=q3  

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旨在指导中学生逐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新一代公民。该学科有关经济、哲学、政治学、社会发展、道德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有相当的理论抽象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因而,以教师生动讲解为主的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一切的理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和觉悟的提升上,要将人类社会的思想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理性力量。在这转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悟,更需要师生间形成一种互为主体间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对于师生双方思想的深入、对学生行为的导引、以及对教师自身的提高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 师生互动教学促进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强化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G[/:Ah2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质是将社会对学生有关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思想、情感、品德、觉悟、乃至人格。于是,教师作为社会要求的代表,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就构成了矛盾的双方。单向的信息传递,既不能保证教师了解学生更深层的思想活动,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虑和困惑,又难以促使教师对理论概念和原理的涵义作切合学生的深入挖掘,将思想引向深入。思想政治课是所有文化课中的德育先锋,其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定向和育人功能;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具有导向和规范功能;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有矫正和协调功能。现阶段德育的主要趋势,就是关注协作精神的教育,注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包括培养社交能力、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理解并与他人共处合作的能力等。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它使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培养了一种协调合作的精神。因此,它必然会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二)师生互动教学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d)6f k}aT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师生心意相通,互帮互学,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教师、学生思想感情在互动中彼此交融。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没有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孩子们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三)师生互动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rvBm’S&  

师生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转变观念;其次要在教学实践上狠下功夫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互动的特色。故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要分析和估计学生在互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这对于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四)师生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9 dk?,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成立一些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则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违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只能为学生的服务。

五、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    "b trvU:!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间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dd24S!ad  

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默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崇尚素质提高的政治课就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

(二)科学的课堂管理,有效保证师生互动的开展。 a[1]*=6$g.}  

每一个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课堂管理的任务。积极的、健康的课堂应当给学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让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被重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能够得到承认。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心灵的安全与自由,才敢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要以一种民主、开放的态度,合作、宽松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体,是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如果我们的政治课堂能够建立起一种充满信任、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接纳、期望、自由的关系氛围,就能使师生之间发生积极的情感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与同伴交流,课堂上真正的互动才能发生。

教师要用真诚的行动来表明自己接纳、重视、关心每个学生,以此来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学会仔细倾听。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最基本方式。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在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都要仔细倾听,不要因为学生观点错误,就打断他,不让他说下去?仔细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在认真对待他、尊重他,他所讲得有价值,值得教师付出时间和精力。其次,教师可以运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达感情。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并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真诚的语言组织课堂活动等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三)优化教学设计,有效落实师生互动的目标。 .8­("lGT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载体。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因此,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更有实效。

(四)改进教学评价,积极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如: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否产生疑惑不解、是否有了厌烦心理、是否失去了自信、亦或有异端要表达等等。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 OMdK,l0L


  

 

师生互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探索,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g!G(nu  

高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些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又如在讲述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时,其中讲到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一内容,我把人脑比作加工厂。加工厂生产产品,一要原料,二要开动机器,对原料进行加工。人脑这个加工厂的根本任务是生产理性认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进入人脑这个加工厂的原料,即感性材料;二是要开动脑筋这个机器,发挥思考的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乐于参与 G,


(


R^#+K  

 

创新思维的兴趣从何而来?应该从问题情景中来。因为从本质上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和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

问题情景应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有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等功能。例如,教学量变和质变内容时,  引入如下情景材料,并提出问题。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中,国旗卫队走上了经地毯,众所周知,地毯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消除人的脚步声。而国旗卫士们却在地毯迈出了脚步声。其主要奥秘在于技术人员将地毯绒毛的长度,从6.57毫米缩短到出音的最佳值4.5毫米,并加大纺织的密度。阅兵的坦克威武地在长安街受阅,却没有给长安街留下上点伤痕,其原因是坦克穿上了经过辐射技术辐照的橡胶鞋,辐射使橡胶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学生回答:两则材料蕴涵了什么哲理?使学生得出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

(三)从尊重学生人格开始,使学生主动参与 :qNf[^8~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借助于语言,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实现的。对话意味着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意味着师生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平等的师生关系。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要体现其德育性,要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仅靠教师的权威,靠自上而下的灌输,是不能真正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学生不会从心底信服教师所讲的内容。如,与学生共同讨论关于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美国的霸权行为感到不满,对伊拉克人民的处境寄予深深的同情,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会逐渐认识到美国民主的两面性。当然,在对话中教师也要客观地承认学生谈到的美国民主的先进之处,以及我国民主还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认识民主的本质。通过这样的平等对话,学生感到教师能够倾听自己的见解,尊重自己的观点,才会从心底接受教师的观点。这种认知观点能够达到一致,正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的。

尊重学生就要公平民主,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在过去的课堂里往往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有表达的机会。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成绩一般,课上却很积极的学生讲一讲他的做法。如果这道题的解决办法很多,或者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就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给学生探究的时空,使学生积极参与 %$bg(HzBr  

以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市场关系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由此可见,只有激发起内心的情感,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令人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由此,今天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就要关注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渗透,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活力,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教育研究  2001年第4期。

[2]  黄忠敬  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7期。 

[3] 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见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三联书店,1999 

[5] 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 (4) [6] [] RaymondMNakamura 著 王建平等译:《健康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年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