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7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75947
文章正文 查看
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规划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3243 更新时间:2015-4-29 17:17:37

 一、校本课程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创三星级高中,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校本课程建设规划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科学探究实验课程和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栽体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于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

三、校本课程组织和管理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陈思宁

   副组长:柏建基  黄亚明

   成员:王贻松  谢迎九  施建明  丁幸华  刘荣昌  郑德军  陈宜忠

2、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1)责任到位。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领导要亲自抓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各项目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教师亲力亲为,全校教职员工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形成实施校本课程的合力。

2)政策到位。学校各职能部门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好保障和促进校本课程的相关政策、制度。

3)经费到位。确保每年从学校的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

3、坚持科研先行,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工作的指导

1)为了保证校本课程有效的培训、有序的实施,必须加强研究工作,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骨干的作用,形成良好学术氛围。

2)各项目工作组要认真学习、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求,积极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积极转化成研究成果。

3)建立、完善并落实校本研训制度,真正做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三位一体,让教师与学生在实施校本课程中一同成长。

5、加强跟进管理,做好监督评估,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申报与审定制度”、“新马高级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授课规则”、“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教师评价制度”、“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学生评价制度”、“新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奖励制度”等,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正常有序、规范进行。认真做好自评,切实接受他评,把评估过程作为改进与建构过程。

四、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网络

注:1、校长室负责校本课程小组的组建工作。

2、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宏观指导,确定方案、分工、监督、执行工作。

3、各处室年级组负责具体开发实施工作。

4、各备课组长负责操作工作。

5、全体教师负责实施。

6、各部门、处室、年级组、备课组等上报编写的材料初稿,经领导小组组织各相关部门、专业教师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成书,纳入选修教材二,提供给各年级学生选择。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研究性原则:坚持民主、开放的原则,坚持动态和静态统一的原则,坚持统一要求和突出个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性、现实性和创新性、前瞻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知识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2、自愿性原则:尊重师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师生的个性特长。

3、自主性原则: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多给师生想象、创造的空间。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地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使师生都得到发展。

5、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宽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六、校本课程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具体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实质上仍然是要求教师把书教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好,让教学质量更好。要落实好这“三个更好”,我们的体会是:一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即教师自觉扮演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角色,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加工、补充和完善,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当地的教育资源,开发学生需要的学校课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有关课程,并构建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1、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估   

为了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要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发展需要及教师业务水平、生活技能,并结合我校资源优势、兼顾地区社会需求,对校本课程需求作出科学评估,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学生的需求愿望及评估。每学期从各年级抽出1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的内容设四大类——心理素养、生活技能、学科知识、艺术素养等多项内容供学生选择,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最需要的知识,并考虑到全面性,专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栏目。

2、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本周期拟开发的校本课程可分四大类:心理素养、学科知识、生活技能、艺术素养。

1)心理素养:以提高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为主,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理习惯,为其走向成功提供源泉。   

2)学科知识:以开发所学学科知识为主,进行知识扩展,培养学生兴趣,丰富知识。

3)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增强生活信心和生活情趣。

4)艺术素养:以培养学生艺术欣赏、鉴赏、审美能力为主。

除此以外,还可以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陕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把书教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好,让教学质量更好,最根本的就是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地说,教师应重视教师自身资源、学生资源、教具、教学资料及其他教学设施和场地的开发和利用。   

3、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  

1)需求评估阶段:需求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并对调查、了解的情况做出科学分析与评估。  

①通过问卷、座谈、形式了解学生情况。

②通过教师问卷了解学校资源优势,以便发挥教师专长。

③分析学校社区资源优势。

④对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分析。

2)组织实施阶段:

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工作,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教师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3)对学生的评价:

内容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以及校本课程的设计评价与改进建议。评价贯穿始末,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功能:①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②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③采用学分加记录,每名学生每学期要选学一门校本课程,完成规定内容给2分。

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

1、校本课程的实施。   

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将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有关文件的要求。本阶段,我们将开发四种校本课程,供学生学习使用。制定课时,   

2、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没。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到每个班级,每周一节课,统一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内统一管理,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折算学分,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3、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促进功能,健全评价体系,对教师评价采用自评、同行评、学生评、领导评相结合,提倡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的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

(1)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 教务处、教科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通过五看即: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方式)。

4、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体格”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根据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5、管理保障。除成立相应的领导组、指导组外,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

①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景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

②在教师管理上,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联合开发管理。

③制度保证:制定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职责。

建立激励措施: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证经费。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备与对外交流等。   

6、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2007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