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20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600894
文章正文 查看
多普勒《匈牙利田园幻想曲》标题的音乐形象及其结构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6533 更新时间:2015-4-27 14:45:07

新马高级中学  陈春兰

摘要: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音乐家常用的音乐创作体裁,一般用于揭示乐曲的表达内容,并常常带有叙述性倾向。匈牙利长笛作曲家多普勒·阿尔伯特·弗朗茨创作的《匈牙利田园幻想曲》是一首不同于其他标题音乐的作品。其标题中加入了“田园”,“幻想”两个限定词。这使得标题令人浮想联翩。这首乐曲带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音乐风格。乐曲内容与乐曲标题相互对应,成为一个整体。因此这首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长笛演奏家们的青睐,并被视为长笛演奏会的保留曲目。

关键词:标题音乐   音乐形象    音乐结构

 

一 标题音乐与标题形象

(一)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

在《多元文化音乐辞典》中是这样解释标题音乐的:“标题音乐是一类有着鲜明的叙述倾向并带有揭示乐曲内容标题的音乐。是浪漫乐派时期作曲家们常用的音乐创作体裁。”虽然在贝多芬时期,贝多芬已经开始使用标题来解释音乐,如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但是此时标题音乐并没有被广泛的使用。标题音乐的广泛使用是在19世纪之后,如标题交响诗的创造者李斯特,以及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

与标题音乐相对的是无标题音乐。“无标题音乐是以本体音乐来表现音乐的,它更加倾向于用音乐本身来解释音乐。”无标题音乐至少有三种命名法。①以曲式命名,如奏鸣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赋格,前奏曲,练习曲等,但此种方法重名作品较多。②以调性加体裁命名,如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③以作品标号、音乐体裁或演奏乐器命名,如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用编号命名的九部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等,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由此看来,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最大的的区别是是否以标题来解释音乐,这一点从标题中就可以很明显的区别开来。西方19世纪的音乐大部分都有明确的标题,如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韦伯的钢琴曲《邀舞》,门德尔松的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等,这些音乐皆可称为“标题音乐“。而与之相对的,只是标明音乐体裁或是主奏乐器的,就叫做无标题音乐。如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二长笛协奏曲》等。

(二)标题音乐与标题形象

标题音乐是在19世纪被广泛使用的,此时西方音乐处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标题音乐这一题材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的巨变。人们习以为常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面临崩溃。人们的思想逐步被解放,开始相信自己的经验。尤其在艺术领域,艺术家们追求自由和解放,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对主观情感,尤其是对于爱情的追求最为强烈。此时的作曲家不同程度的倾向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添加明确的标题。”

标题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标题指出作品的音乐形象,这在标题音乐中是常出现的现象。这些音乐形象有时直接被指出,如韦伯的钢琴曲《邀舞》。而有的则是被暗示出来,如本文所要探索的多普勒《匈牙利田园幻想曲》。李斯特认为,“标题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可长可短,可以对听者暗示或详细说明作曲家想要展示的思想或景象。”标题不仅包括作品名称,还是作曲家对作品内容的预设。这就不仅仅是“作曲家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理解自己的曲子。”

标题在标题音乐中的地位可以说是门与锁的关系。音乐的标题对于人们理解音乐形象至关重要。李斯特在《论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中谈到标题时说:“只有处于诗意的所需,做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为理解整体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标题或曲名才是必要的。”所以标题音乐中的标题也是不能滥用的,标题音乐中的标题是对整首乐曲中心思想的概括。下面我们以长笛作曲家多普勒的《匈牙利田园幻想曲》来具体分析。

(三)《匈牙利田园幻想曲》的标题形象

1. “匈牙利”的标题形象

多普勒·阿尔伯特·弗朗茨出生于匈牙利,少年时期开始学习长笛,十三岁登台演出。1838年在布达佩斯管弦乐团任首席长笛。后一度担任维也纳音乐学院长笛系的名誉教授。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长笛曲。由此可见本首乐曲是在19世纪中期创作完成的。

匈牙利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这个国家也是一个音乐之乡,它的传统音乐曾经唤起伟大作曲家创作的灵魂,这其中包括李斯特,巴托克和柯达伊。17世纪,由于匈牙利被奥地利吞并,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使得匈牙利民间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民间音乐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中欧与西欧,特别是德国和奥地利的音乐。从18世纪开始,匈牙利一直以它的吉普赛音乐而闻名于世。但是到了18世纪后期,由于连年的战乱,奥匈帝国常在匈牙利的城镇设点招募士兵。“在这种人来人往的集市,往往会请一些吉普赛小乐队演奏助阵。”此时他们演奏的是一种叫做维尔布恩克的舞曲。到了19世纪,在维尔布恩克舞曲的基础上就产生了“查尔达什舞曲”。19世纪的5060年代,査尔达什舞曲就成为了匈牙利主要的民间器乐体裁。

由此可以看出乐曲标题中“匈牙利”一词是限定在一国,一族之中,是明显带有该国民族音乐风格。

2. “田园”的标题形象

本首乐曲的标题中带有“田园”二字。“田园曲原是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是歌剧的前身之一,起源于意大利。”近代音乐中由模仿放牧人所吹的肖姆管和圣诞音乐曲调而改编的声乐曲或器乐曲亦可称为田园曲。传统的田园曲中有模仿“风袋管”的持续低音,近似意大利的西西里舞曲G.F.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第 1部分的《田园交响曲》和H.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第3乐章都取材于意大利阿布鲁齐山区“风袋管”吹奏者的音乐,为典型的田园曲。田园曲又称牧歌缓慢抒情风格。

所谓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田园风格音乐指的是拥有“田园”风格的音乐。田园风格几乎可以说与乡村风格是等同的,因为在人们普遍观点中,田园的生活,是悠闲自在。生活方式简朴,几乎没有生活压力。所以田园风格也可以这样表述:是一种以田地和园圃特有的自然特征为形式手段,能够表现出带有一定程度农村生活或乡间艺术特色,表现出自然闲适的内容的作品或流派。由此可见,本首乐曲标题中“田园”二字即可解释为带有田园风格的,也即是“匈牙利”的田园之美。

3.“幻想曲”的标题形象

“幻想曲是一种乐曲体裁,它不受传统曲式束缚,而是着重表现自由想象的音乐。”幻想曲最初起源于即兴创作,因此在教科书中并未被指明是任何一种固定形式。在1617世纪,幻想曲多为弦乐器或键盘乐器作品。如J·S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自17世纪后,幻想曲常被用作奏鸣曲和赋格曲的前奏曲。于此同时,这一时期套曲中也常带有一个幻想曲的乐章,这与严谨的主体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19世纪开始,作曲家常采用现成主题或标题性深刻的文学作品来创作幻想曲。如长笛《卡门幻想曲》,就是以小说《卡门》为蓝本,结合歌剧《卡门》创作的。

由此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理解这首乐曲。一种认为“匈牙利”“田园”“幻想曲”是三个互不相关的音乐形象,但显然这是解释不通的。第二种是把“匈牙利”“田园”看作是一个整体,即本首乐曲是带有匈牙利田园风格的幻想曲。其乐曲内容的本质是幻想曲,只是在幻想曲之前加了前缀。这样也是印证了上文所说的“采用现成主题或标题性深刻的文学叙述手法来创作本曲。

  音乐形象与标题结构

(一)音乐形象与标题结构的统一

“音乐是高度形式化的艺术,音乐内容甚至曾一度被认为是运动着的形式。其结构的本质是声音在时间中的延续过程,转瞬即逝的过程不同于一般事物的结构,其表现内容的承载更具有复杂性。”[13]因此,如何用抽象的音乐来表现具体的内容是音乐创作永恒的话题,音乐标题对解释音乐形象非常重要,它是对整首乐曲一个总结、一个提醒,也是有高度而且是一定准确性的。音乐标题是对音乐形象的浓缩,所以欣赏者从标题中就能看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可以说标题形象代表了音乐的表现内容。由于音乐标题与音乐形象统一,音乐形式就必须服从音乐内容的表达。音乐是有组织的音响和节奏的融合,音乐标题是音乐形象的提示和作曲家思想感情的真正流露。特别是器乐曲,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提示下,音乐标题可以在一般理解的基础上较完美地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例如韦伯的钢琴曲《邀舞》,其作品中包含了“邀请”“舞蹈场面”“谢别”三个部分,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强调音乐结构与标题形象相统一就是强调音乐形式服从于表现内容。

(二)《匈牙利田园幻想曲》的音乐形象与标题结构的统一

这首乐曲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引子部分。6/8d小调,Molto  Andante(很好的行板)。此部分可分为ABA’三段。A段为序奏部分,长笛从低音区开始,奏出带有匈牙利田园风格的抒情旋律,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异国风情的国度。由此音乐开始带领大家去欣赏古老的吉普赛音乐。这一段旋律节奏复杂。装饰音,三十二分音符,甚至是六十四分音符快速经过句的使用,错综复杂的节奏打破了古典主义音乐时期音乐节奏上的束缚,充分表达了作者要求表现自我的个性,同样也是完全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幻想曲的写作风格。接着长笛音量减弱,乐曲进入B段。B段比A段速度相对快一些,该段频繁的使用三连音和跳音,音乐稍有跳跃却不失严谨。音乐强弱也出现对比,好似长笛的喃喃低音带领欣赏者们继续前进。紧接着是华彩乐句,这一乐句突出了长笛高超的技术,音乐情绪更加活泼。华彩乐句过后,长笛音乐、将欣赏者带到了一片辽阔的草原,欣赏者们站在草原上,清晰的听见绿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声。A’段是A段的变化重复,在主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加入了华彩乐段。该段音乐力度变化是相当明显的,从ppp 再到sfz。在本段的结尾处出现了长笛的泛音。乐曲的旋律也随着长笛空灵的声音由很弱到突强结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二段,4 /8拍,Andantino moderato (中等小行板)。在节拍上,该段旋律使用了非常罕见的4/8拍,这在长笛音乐中是十分少见的。从速度上来看,该一部分的4/8拍显然要比第一部分的6/8拍更快一些。从调式来看,这部分属于D大调。同样在音乐结构上,可以把这段分为A+B+华彩+B+衔接乐句。其中的衔接乐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曲家在谱面上标出的Solo,意为自然,抒情的意思。这样的做法,既对比了第二段与第一段在速度上的不同,又更好的衔接了这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上的对比也是非常大的。第一段是长笛把欣赏者带入匈牙利这个神秘的国度,第二乐段则是长笛引领欣赏者穿越大草原之后看到的另外一幅景象——古老的吉普赛人围着火堆在尽情的歌唱。这种音乐场景很好的体现了舒适的田园二字。由此可以看出,乐曲的第一,第二部分是围绕“匈牙利”“田园”两个主题展开的。该段的华彩乐句使用的也十分频繁。与第一段点缀在乐句中的零星华彩乐句相比,第二段则是使用了华彩乐段。两个乐段均是运用了快速经过句的写作手法,其中旋律频繁的使用了三十二分音符,第二乐段华彩部分的音强变化也非常剧烈的。从pf再到ff然后是pp.最后渐慢渐弱结束。这种剧烈的变化就好像是作曲家即兴创作的乐句,与标题中的幻想曲相吻合。在第二段的A段,是带有匈牙利风格的旋律,节奏明显带有伴舞性质。这让欣赏者仿佛看到吉普赛人载歌载舞的情景。B段乐曲节奏有罕见的4/8拍过渡到4/4拍。强弱规律开始明显旋律宽广,舒展。这好似吉普赛人在舞蹈,而我们作为观众则是吹着笛为他们伴奏。

第三部分,4/4拍, (Allagro)热情的快板。从总体上看,这部分既有技巧的展示,又有情绪的渲染。经过了第二部分结尾处的衔接,长笛旋律的节奏变得明快起来,音乐气氛开始变得热烈,乐曲以d小调开头,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该部分的第48小节。乐曲旋律在这里进行了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由d小调变成了D大调。旋律节奏也跟着加快了,音符开始变得密集。长笛奏出舞蹈般轻快的旋律,给人以十分亲切的感觉。仔细分析这一部分便可以知道,这是查尔达什舞曲中常用的快板旋律——被称为“富丽斯卡”的快板。热情的旋律仿佛让欣赏者又看到了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吉普赛人突然加快起步伐,在原地转起圈来。接着长笛旋律出现一组不规则变化音,音乐力度从pp到达ff。这种强烈的变化将热烈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之后乐曲速度有所放慢,从开始的(Allagro)热情的快板到Moderrato(中速),同时长笛吹奏出由极弱的低音和较强的高音快速交替的六连音,长笛的音响呈现出清晰的两个声部的。好似又让欣赏者感受到了开始踏入匈牙利这个国度的神秘感。最后乐曲节奏迅速转到2/4拍,长笛高音区的音频繁出现。全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音乐形象与标题结构所对应的演奏技法与审美追求

在上文提到,用抽象的音乐来表现具体的内容是音乐创作永恒的话题。音乐形象与标题的统一,就是演奏技法必须符合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演奏技巧的正确使用,在欣赏者的听觉中可以形成一个正确的音乐形象,所以演奏技法对音乐形象的表达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以《匈牙利田园幻想曲》来具体分析。

1.乐曲素材来自民间

该首乐曲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品,多普勒本人带有强烈的民族主音倾向,所以这首乐曲带有浓烈匈牙利音乐特色。匈牙利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他的农民音乐带有很明显的五声调式,具有浓烈的东方音乐神韵。这首乐曲亦带有很浓田园风味。频繁三连音的使用,以及快速经过的华彩乐句的加入,使得幻想曲的成分更加浓烈。本首乐曲部分采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查尔达什”舞曲风格写成。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乐句来说一下。

2.演奏的审美追求

第一段中的A部分,由于此处的节奏错综复杂,快速的六十四音符以及三连音的使用,的确给长笛演奏者极大的随意发挥。“但是自由的节奏并不等于没有节奏,而是要求演奏者掌握正确的音乐韵律感。”[15]所以演奏者在演奏者一部分时首先对于节奏的把握一定要准确,给欣赏者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感觉。由于快速经过句在此处已经开始出现,演奏者必须注意控制准确的节奏与速度,不能忽快忽慢。同时音乐的流畅性必须把握。B部分演奏时一定要注意,谱面上标出Poco animato,意为速度快一些,这部分在演奏时仍要注意节奏活泼但不失严谨。尤其是十六分休止符的准确运用,可以在慢练时用分拍子的训练达到要求,然后再加快速度。在华彩乐句部分,旋律力度上的变化要求演奏者把握好气息,特别是高音si的控制,吐音后舌头的位置要准确。用腹部力量将音推至最佳律点,使得长笛音色有一种金属透亮的感觉。结尾A’部分出现了散板与后半拍的起音,重复渲染了主题,此处注意长笛与钢琴的合奏要节拍鲜明,拍点准确,尤其是最后一句长笛泛音技巧的运用,在音色上给人以空灵的感受。“长笛泛音的演奏要将嘴唇闭合得稍微紧一些,注意音色的亮而细。”

乐曲的第二段,演奏这一部分时首先要注意出现了4/8拍。因此这部分的节奏必须准确,同样可以先分拍练习,然后连贯的吹奏。在力度变化的第8小节与第11小节。强烈的对比突出本首乐曲的“幻想主题”,此时长笛与钢琴合奏是也是,做到先慢后快。在节拍转到4/4拍后要注意音乐的流动性,让欣赏者大脑中营造的音乐形象是这段是吉普赛人在美丽的风光里面围着火堆起舞。这里附点音符与装饰音必须准确奏出,颤音指法必须做到自然,可从慢到快练习。在吹奏华彩乐句中的延长音记号时不可很长,不能将需要延长的音孤立地来看。出现的大跳连音也要的轻巧过渡,同样要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在吹奏第二部分结尾处的衔接部分要做到自然,给欣赏者的心里一个缓冲的时间。在欣赏者感觉意犹未尽的同时,旋律开始进入舞曲伴奏部分。

第三段,上文说到第三乐段带有最明显的舞曲风格。因此在演奏该乐段时应当首先注意节拍的稳定。尤其是是装饰音的运用,上波音与跳音的结合,既要注拍点的准确,又要注意吹奏时不会显得很笨拙。同时此乐段丰富的力度变化也是值得注意的。在由d小调变为同主音的D大调的前两行,谱面作者标出Piu lento,意为用慢板的意思,这里也是小小的衔接部分,为的是预备将乐曲推向最高潮做准备。此处的颤音与无限延长记号同时出现,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装饰音的个数,做到恰到好处。在长笛吹奏出双旋律之前的5小节,出现了许多临时变化音,这里需要演奏者多加练习达到完全掌握的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小节中,出现了很弱的高音mi以及很强的高音降si,这里需要演奏者利用嘴部的前后移动来控制音强的变化。紧接长笛奏出双旋律,乐曲即将进入最高潮。双旋律部分必须要突出高声部,而低声部的六连音则是作为伴奏部分出现。最后进入高潮部分,演奏时三十二分休止符必须准确,上行的六连音半音阶要求演奏者把握速度,不能太快。在辉煌的结束时,最后一个音要像体操运动员从高空完美落地般稳稳的站在地上。在练习时可以运用下巴的前后移动控制音高的变化。

结语

这首《匈牙利田园幻想曲》旋律内涵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既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旋律上紧紧标题中所提到的“匈牙利”“田园”“幻想曲”,充分体现了标题与音乐形象的统一。同时又将长笛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极具代表性的浪漫乐派长笛教学曲目之一,我们通过研究学习和这首乐曲,不仅提高了长笛演奏水平。也是对于“标题音乐”这个音乐术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珉 周钰蓓编著.多元文化音乐词语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76.

[2] 王珉 周钰蓓编著.多元文化音乐词语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2.

[3]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219.

[4]张洪岛等译.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9. 25.

[5]张玉螓 雷达编著.欧洲民间音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7.

[6]王珉 周钰蓓编著.多元文化音乐词语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25. 351. 36.

[7]韦伯.《邀舞》标题形象及其意义[J] 文章编号:l003-1499-20l1(Ol):7376.

[8] 波姆机键长笛:波姆(1794年4月9生于慕尼黑,1881年11月25卒于慕尼黑)。德国人,是一个集长笛家、金匠和铁匠于一身的人物。 摘自:中华管乐网www.cnbrass.com

[9] 耿劲松.《匈牙利田园幻想曲》赏析与演奏[J].乐器,2006(7):606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